昨晚發了一條推薦中國大陸是最好的台灣網路創業者的「大市場」選擇。有網友問我該怎麼做?是不是就搬過去(千萬不要!)。我的建議如下:
1)如果你已經有優質的技術,或成熟的產品(也許已經在台灣驗證),那可以考慮搬過去。最好能夠核心團隊都搬過去,才能了解大市場的用戶需求和規則。最好能吸納優秀大陸合夥人參與。
2)如果你年輕,而且欠缺商務或大陸經驗,那最好的第一步是加入一個對岸的創業團隊,要挑選優質團隊,條件不必要求太多,因為是為了學習去的。其次是加入一個大公司(如騰訊)擔任工程師或產品經理這樣的職位。兩年左右,你就可以出來創業了。
3)對岸有很多孵化器,從咖啡館到收費或收股份的加速器。不妨申請加入,可以幫助建立人脈。另外,多參加當地各種創業者活動。
4)如果你現在還在讀書,只是為未來做打算,不妨開始多讀一點優質的媒體報導(例如:36氪、PingWest、虎嗅等)。也可以和周圍的陸生了解一下:大陸的用戶習慣方面的問題,或者暑期到大陸打工。
5)最好有打算自己有足夠的資金做一段時間。最終的融資還是要在大陸做的,但是大陸的VC一般對台灣創業者的第一次創業會有顧忌(不夠狼性,不夠本土化,不想為失敗概率高的團隊付學費)。
6)一旦搬過去,要打入本土人的圈子,不可以整天和台灣人泡在一起。這樣對於學當地市場沒有幫助。
7)要吸引優質本土員工,要徹底排除過去「台幹」思維。「台幹」是代工時代的過時管理方式,與我們這裡談的互聯網創業完全無關。
8)要選對商業模式。有些大陸的標準模式,並不適合台灣人。這時候,要考慮選擇一個適合你的商業模式。比如說一個很優秀的台灣團隊,因為無法建立足夠本土的銷售團隊,最後改方向做技術授權,做的也很不錯。
9)要虛心學習。在互聯網方面,大陸領先台灣很多。你應該把大陸的VC和創業者當做你的老師。
以上其實對於想去矽谷的也是一樣有用,只要把上面的「大陸」換成「矽谷」就可以了。
到底哪些台灣創業者可能在大陸取得成功呢?我上一篇有談到創新工場投資了三家台灣創業者走入大陸市場。不少網友問是什麼公司,不過他們都希望保持低調,所以這裡我稍微提一下他們的背景,你也可以了解我從何推算出上面的建議:
1)三位創業時都在大陸待了3年以上。一位20多歲,兩位30多歲。
2)一位美國留學被派入著名外企中國分公司,有很強的技術和產品背景,一位是連續性創業者利用台灣視角找到了特殊用戶需求,一位是從台灣帶去特殊技術。
3)三位創業者都有大陸團隊搭配。兩位的團隊是100%大陸人,一位有幾個合夥人(大陸台灣都有),團隊也全是大陸人。股份分配完全看個人貢獻,要脫離「台幹」思維。這樣才能吸引到最優秀的人,而且深度了解本土市場和用戶需求。
最後,再提醒大家,這不是針對所有創業者的,是僅僅針對那些渴望做大市場歷練出的偉大公司,有自信,有特點,善於學習,能融入新環境,工作勤奮的。也就是所有創業者中的0.1%或更少。但是這些是能創造最多價值,對經濟最有貢獻的。
http://startupbeat.hkej.com/?p=19693